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37节(1 / 2)





  郁容一怔,忽是想到了某次在乡下尝过的炒饼……还挺好吃的,做法又简单,便瞬间起了兴致。

  这种饼,不是普遍意义上、用小麦面做的饼,而是用籼米与少许的粳米磨成米浆后,沥干了水分,湿面做成的米饼。

  米饼蒸熟出屉后,晾干变硬,用水养着,保质好的足以吃上大半年。

  煮粥的时候,放极少的米,米汤烧开,放几个饼进去,比吃白米饭还容易饱肚子。

  郁容不爱吃放陈了的米饼,觉得口感远不如年糕。

  炒米饼除外。

  心动即行动,少年大夫从水里捞出七八个饼——饼很小,只有半个掌心大——放在一边先晾着,等水分干一点。

  洗锅,清理砧板、菜刀,把炉封拉开,塞了新的石炭。

  饼面的水分干了一些,横竖两刀,每一个切成四小块。

  不需要任何配料,只要一点香油,对饼块进行翻炒即可……原本硬邦邦的饼块,随着高温慢慢软化,在开始有些粘锅的时候,即可盛出。

  从柜子里拿出砂糖,撒上两勺到炒米饼上,稍稍拌一下。

  香香甜甜,软软糯糯,对十分爱吃甜食的郁容来说,堪称美味。

  少年大夫捧着炒米饼吃得热乎,忽地想到柜子里的那些芝麻,灵光一闪……

  不清楚芝麻糊怎么做的,可是他知道如何做锅巴粉啊!

  锅巴粉不管干的,还是泡水,吃着都特别香……尤其泡了水后,感觉跟芝麻糊没什么差别。

  想到好久没吃过的锅巴粉,郁容吃炒米饼的动作不由得快了起来。

  等下吃过了,他就着手做锅巴粉吧?多做一点,既可以当零食,也能偶尔应付当主食。

  第33章

  锅巴粉, 光听名字,容易让人想到锅巴磨成粉。实际上……就是锅巴, 加上一点炒熟的芝麻和砂糖, 磨细成粉。

  卖相不太好,乍一看像是磨碎喂猪吃的糠麸。吃到嘴里,唯有一个字可形容:香!

  锅巴香, 炒芝麻更香,二者结合,自是香上加香。

  可以干吃,口感很奇特,尤得小孩子的欢心。不过由于是粉状物, 吃急了容易噎着或呛着,年纪大的人喜欢泡水吃。黄里透白的粉, 倒入开水, 颜色就神奇地变成了接近芝麻糊的灰黑。

  水冲的锅巴粉,在味道上,亦与芝麻糊十分相似,只在口感少了些许粘稠感。

  说起来, 锅巴的做法极为简单,前提必须得有足够多的锅巴。

  煮一大锅饭, 才有那么一点锅巴——还得烧火的功夫到家, 锅巴才能不软不糊刚刚好——想做锅巴粉,份量远远不够。

  郁容临时决定做锅巴粉,没有锅巴, 只能另辟蹊径。

  炒米可替代锅巴。

  大火爆炒干大米,炒到金黄,略带焦香,起锅即为炒米。

  加炒芝麻和糖,磨出来的锅巴粉,吃起来与真正的锅巴做的,没多少区别。

  从米坛里搲了几升的米,郁容快速用清水过了一遍。

  其实,按照标准的做法,炒米前,大米是不经过淘洗直接入锅的。

  可这个时代的白米,远比不上现代的大米,口感什么的就不提了,光是里面的砂子与灰尘……若不先过一遍水,直接下锅炒,作为一个现代人,绝对会有心理阴影的。

  少年大夫找来两个干净的大竹匾,将沥了水的米粒均匀撒在上面,拿到太阳下晾晒。

  日头正好,这些米晒上个半天,差不多能干。

  米和芝麻还在晾晒,一时半会儿没法做锅巴粉了。

  没打算干等着,郁容回了厨房,继续忙活着。

  首先得清洗小石磨。

  锅巴粉是磨好了直接入口的东西,必须得注意制作工序中的卫生问题。光用冷水洗,郁容仍是不放心,便想着用开水烫滚,再用高温消菌。

  就得用到大锅灶了。

  实际上,炒米需要大火爆炒,小炉子的火本也不够。

  原先嫌大锅灶怪麻烦的郁容,饶有兴致地起灶烧火了。

  二尺二的大铁锅,这还是头一回投入使用。

  郁容之所以嫌大锅灶麻烦,主要是因为,第一次用铁锅前必须得先“开锅”,否则,烧煮出来的食物,会带着一股不好闻的铁味。同时,铁制品会锈蚀,养护得当,铁锅的使用寿命才够长。

  既买了铁锅,除味与养护是无论如何也省不掉的程序。

  不过,少年大夫偶尔会在一些琐事上,有轻度的拖延症,想着等一等,哪天闲着无聊再去处理……反正也就多放个几天,铁锅没那么快生锈的。

  出于做锅巴粉的需要,郁容只能认命地给铁锅先行除味了。

  土办法,直接拿猪油擦锅,方便又有效。

  可家里没有新鲜的肉,便只好换一个法子了。